微信扫一扫
本报讯 (见习记者 朱晓兰 文 记者 魏新宇 摄)“从商周原始瓷,到东汉上虞成熟瓷器出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东汉上虞瓷器创烧,开辟了人类物质文明新纪元。”10月27日,位于上浦镇瓷源文化小镇的越青堂内,一节国际文化交流课堂拉开了序幕。
随着解说员深入浅出的讲解,一粒粒瓷器文化的种子在汉学青年学者们的心间生了根发了芽。当天,来自6大洲14个国家的15名汉学青年学者通过实地考察、体验、学习、研究,深入了解青瓷历史文化与世界现代陶艺新业态相结合的青瓷产业发展之路。
“非常开心通过这次契机了解中国不同的文化,加深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理解,感受中国瓷器的魅力。”来自突尼斯共和国的佳荷和记者聊到,她在中国生活了13年,中国的瓷器给她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此次能够来到上虞,近距离感受被称为“母亲瓷”的越窑,是人生宝贵的经历。
“我去过全世界七十多座城市,看过许许多多的瓷器,但是从没见过任何一个地方的制瓷技艺能超过中国。越窑自东汉创烧以来,一直居于瓷器制作技艺的顶端,引领着制瓷技术的发展。”聊到瓷器,新西兰学者张翰文如数家珍,有说不完的话。“瓷器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我想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中国的瓷器文化。”张翰文说。
据了解,本次汉学青年学者研习营由国际儒学联合会、衢州市人民政府、绍兴市人民政府、北京语言大学主办,以“美美与共·浙江行”为主题,在衢州、绍兴两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同步开展,旨在充分展示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最新成果,展示历史的中国、当代的中国。
汉学青年学者研习营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来自各个国家的学者们可以通过文化之源的探索和研究,近距离感受中国历史文化,触摸当代中国的发展脉搏,并在互学互鉴中实现心灵相通,将中国文化的种子撒播到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