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让优质医疗服务飞入寻常百姓家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虞城快讯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让优质医疗服务飞入寻常百姓家

转载 高琴07-31 13:30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上虞日报 作者: 144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区级医院专家每周下沉基层医疗单位,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优质医疗服务;成立9大诊断共享中心,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创新开展糖尿病管理项目,为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近年来,一幅医疗资源均衡发展的“健康共富图”在虞舜大地上缓缓展开。

 

  健康是人民幸福之本、社会发展之基。在“八八战略”指引下,2018年底,我区整合全区区级和基层医疗机构,建立以上虞人民医院和上虞区中医医院为牵头医院的两个医共体,分别纳入14家、9家公立医疗机构,并覆盖189家村级医疗机构。

 

  近年来,我区大力推进紧密型区域医共体建设,做深做实“一家人”“一本账”“一盘棋”改革,提升医疗资源共享服务能力,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基层,高效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城乡均衡化,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一体化管理,让医疗资源更加均衡

 

  “真没想到能恢复得这么好,太意外了。”近日,在上虞人民医院医共体丰惠分院康复病房,看着自己终于可以独立行走的双腿,患者王大爷惊喜万分。

 

  今年3月中旬,王大爷在家突发意识不清,被家人紧急送往上虞人民医院医共体总院,收至医院EICU53日,患者病情稳定后,转至上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丰惠病区,依托“联合病房”继续康复治疗。“入院时患者完全卧床状态、四肢运动障碍、协调性差,不能行走、饮水呛咳进食依赖胃管、认知力减退、日常生活完全依赖。”上虞人民医院医共体丰惠分院康复科主治医生蔡文奇回忆。入院后,团队为其量身定制了康复治疗方案,同时上虞人民医院医共体神经内科医师朱冬冬在综合患者的身体情况,对其病情进行评估,为其进行相关药物治疗及康复治疗。经过多次药物调整结合康复方案的修正,一个月后,王大爷的四肢运动功能、吞咽功能有明显改善,在医护人员搀扶下可缓慢行走,能自主经口进食。

 

  像王大爷这样在康复稳定期转至“联合病房”的患者不在少数。2021年,上虞人民医院医共体总院在丰惠分院建立上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丰惠病区,上虞区中医医院医共体总院在东关分院建立创面修复中心东关分中心。通过“设备、人员、业务、绩效”四统筹,实行垂直管理,让患者获得全程、无缝、同质的医疗卫生服务的同时,提升基层分院医疗服务能力,减轻医共体总院床位压力。成立两年以来,两家基层联合病房累计收治下转患者670余人次。

 

  联合病房的成立,是我区在紧密型区域医共体建设基础上加强一体化管理的一个新尝试。近年来,我区在医共体内设立人力资源、医保、财务、医疗业务、公共卫生、后勤保障和信息管理等“七大管理中心”,实现医共体“全员一家人”。同时,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开展全区药品目录遴选,统一慢性病用药目录,打破医共体之间慢病药品目录不一致的壁垒,建立上虞区统一药品目录和慢病药品目录解决居民群众就医配药难问题。

 

  “一站式”服务,让百姓更有“医靠”

 

  “李医生,我来测血糖了。”726日,家住崧厦街道的王奶奶来到上虞人民医院医共体上虞第二人民医院分院“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找到内分泌科主任李新荣。今年76岁的王奶奶已有20年的糖尿病病史。年轻时对糖尿病不以为意,王奶奶服药一直断断续续,饮食也没有控制。“现在可不敢了,每次来检查,这段时间药吃得规不规律,血糖达不达标,李医生这里一查就知道了。”王奶奶说。

 

  在详细检查王奶奶的身体情况,询问其用药情况后,李医生将这些数据实时传输到“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移动终端。“通过MMC移动终端,我们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相关指标,从而为患者调整更适合的诊疗方案,并协助基层医生对指标异常的患者进行实时干预。”上虞人民医院医共体总院内分泌科主任屠伟平介绍。

 

  一直以来,“两慢病”患者普遍存在重治疗轻预防、用药依从性差等问题,仅依靠传统的筛查、管理手段,无法实现“两慢病”患者精准筛查、快速发现和高效管理。对此,我区创新慢病管理模式,利用互联网+慢病服务+MMC平台,通过上虞人民医院医共体总院为主导、基层分院为依托的糖尿病双重管理模式,打造医共体总院与乡镇卫生院、村(社)卫生站系统化、规范化、统一化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让患者既能接受上级医生规范诊疗,又能接受基层家庭医生管理,并可在医院MMC享受挂号、就诊、检查、化验、健康教育、信息登录、随访的“一站式”服务。

 

  MMC项目的开展为群众提供了全生命周期的个性化健康服务,更是我区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的红利显现。”区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区通过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推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真正让各级医疗单位成了“一家人”,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远”等难题。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数字赋能,开出群众就医新良方

 

  “这下终于放心了,医生说右肾占位是良性肿瘤,定期做检查就可以了。”近日,在章镇中心卫生院,村民郑阿姨拿着上虞区中医医院出具的CT报告单,直言自己悬着心终于放下了。

 

  今年78日,郑阿姨来到家附近的上虞区中医医院医共体章镇分院进行体检。分院放射科医生姚烈梅对患者肺部CT检查结果进行初步筛查,生成影像报告后上传至“上虞区影像云平台”。上虞区中医医院医共体总院值班医师谭森良同步对该影像报告进行再审核、再把关时发现患者CT提示:右肾占位,性质暂不明。立即将检查结果通过工作群推送给首诊医师,同时联系泌尿外科主任章冠军阅片后,建议患者行增强CT进一步明确诊断。第二天,郑阿姨完成增强CT后,提示右肾占位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考虑,也就是良性肿瘤考虑。

 

  在乡镇卫生院照的CT,为何能由区级医院医生诊断,出具报告?这得益于我区数字化改革下影像诊断共享中心的建设。“自影像诊断共享中心建设完成以来,我们总院每月将为7家医共体分院提供3500人次左右的影像诊断服务,今年上半年累计提供25000多人次的影像诊断报告。”上虞区中医医院医共体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数字化技术的“加持”下,近年来,我区全面建设基于医疗信息资源的数据平台,实现区内所有医疗卫生机构5G卫生专网全覆盖,并依托上虞人民医院、上虞区中医医院两大医共体总院建立影像、心电、超声、检验、病理、消毒供应等9个诊断共享中心,打破实体医院边界,充分发挥信息化在促进优质资源共享、推动精细化管理、优化诊疗流程和提升服务水平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卫生健康服务,绘就具有上虞特色的共同富裕“健康蓝图”。


点击展开全文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