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本报讯 (记者 刘金平 通讯员 苏紫瑶 章庭) 时至冬日,被群山环绕的陈溪乡太平山村依然一片绿色,林下,黄精悄然生长。我区鼓励山区各乡镇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发展“林下经济”,进一步释放“绿水青山”经济价值,推动生态优势更好转变为发展优势。仅太平山村就已种下黄精45万余株,总面积超过1200亩。
近年来,我区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权责分明、齐抓共管,资源严控、绿色转化,推动“林长制”走深走实,向绿而行,逐绿而兴,不断绘就生态和美、绿色发展的自然底色。
我区建立“区级双总林长—乡镇林长—村林长—护林员”四级网格化管理架构,全区共有林长521人,区、镇街、村三级均成立林长办公室,“林长制”工作纳入区对镇街目标责任考核,奖补资金纳入区财政预算,以奖代补、以考促干,强化林长履职尽责,织密织紧组织保障网。
同时,统筹建立林业、自然资源与公安等部门联动协作监管机制,与接壤周边地区建立跨县域、跨乡镇和自然保护区的联防联控机制,解决不同层级、不同区域和不同部门间权能碎化问题。先后设立林业碳汇生态司法修复基地、生态警务联勤工作站、全省第一个野生鸟类司法保护基地、青少年爱鸟护鸟普法基地等,通过齐抓共管,协同联动提升保障力。持续部署开展联合巡林督查检查,在重点领域实现信息互通、灾害联防、案件同查、宣传同步,形成“发现制止—查处整改—诉讼修复—普法宣传”完整闭环。
我区全面加强林草征占用监督管理,严格控制林草转为建设用地,全区森林草地资源总量逐年稳中有升。落实湿地分级分类管理,修编完成曹娥江省级风景名胜区、海上花田省级湿地公园等自然保护地总体规划,在保护地内新建12个长期监测站点。全面推行野生动植物禁猎禁食,率先开展生物多样性综合调查评估,实施国家试点项目1个和省级试点项目2个;坚持依法治林,对涉林案件保持高压态势,推进森林资源违法违规侵占行为查处整改“动态清零”,守牢自然生态安全线。
以生态美、百姓富为出发点,我区紧扣“绿色转型、美丽富民”发展导向,推动绿色转化。组织义务植树活动200余场,建设健康森林2.4万亩、美丽生态廊道建设3.85万亩,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镇7个、省生态文化基地8家、“一村万树”示范村27个、森林氧吧7个、“森林人家”7个。出台全国首个《生态系统存量碳汇核算及使用管理办法》,完成首笔存量碳汇交易,实现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生态价值交易通道的有效尝试。鼓励山区各乡镇积极探索发展“林下经济”,共建共享念好共富经,完成林下黄精种植1200亩、新种植油茶285亩、油茶抚育改造490亩、退化林修复1466亩、千万亩森林质量提升7456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