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培育更多企业向“新”求“质”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虞城快讯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培育更多企业向“新”求“质”

转载 高琴2025/04/13 13:02:42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上虞日报 作者: 15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本报讯 (通讯员 陶文杰 记者 冯洁娜) 电脑CPU等被浸泡在“冷却液”中运行自如,以前靠风扇散热的发热电子元器件,如今依靠液体流动“吸走”热量。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浙江诺亚氟化工有限公司创新研发的绿色合成高性能全氟冷却液,被称为是环境友好的“魔力绿科技”产品,应用于超算中心、大数据中心和数字经济建设高耗能领域等场合,目前已实现经济效益超3亿元。

  “不只‘诺亚氟’,上虞许多企业持续参与科研创新。我们不断引导企业牵头‘尖兵’‘领雁’等核心科研项目攻关,解决绿色低碳‘卡脖子’技术,锻造核心竞争力。”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如浙江新时代中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出品的电池级碳酸锂产品是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生产的关键材料,从退役锂电池废中取宝、旧里淘金而来,大幅减少对自然锂资源的消耗;浙江利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钛系催化剂生产装置,采用系列发明专利技术和成套专用设备生产,钛系聚酯催化剂是继锑系催化剂后新一代安全环保催化剂;龙盛集团利用AI技术赋能新材料、染料研发创新。

  企业科创劲头高,与我区聚焦低碳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绿色发展密不可分。我区全力搭建产业服务平台,为绿色低碳企业提供人才招引、技术检测等全链条服务。

  杭州湾上虞经开区有化工企业110余家,其中建有反应风险评估实验室的不到10家,企业要找到一家放心的评估机构并非易事。为此,由杭州湾上虞经开区与国科(浙江)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共建、运营的反应热安全评估实验室,开展化学技术、工艺的环保风险评估,解决第三方评估机构收费高、工艺信息易泄露等难题,目前,通过了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国家认证。设在“家门口”的实验室出具反应风险评估等相关报告450份。

  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内生动力,产业创新是科技创新的价值实现。为打通研产痛点堵点,我区不断深化院企产研协同,鼓励绿色低碳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实验室,加快低碳成果落地转化。目前已引进5家具有绿色化工学科优势的大学研究院,与企业共建实验室15个,高水平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通创新。


已有0人点赞
急聘工作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