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垃圾分类升级 嵌入“物业+”模式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虞城快讯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垃圾分类升级 嵌入“物业+”模式

转载 高琴2024/03/22 12:50:28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上虞日报 作者: 42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本报讯 (记者 张诚) 3月18日早上,在绿城桂花园小区里,由物业公司管家、保洁员以及党员志愿者等组成的垃圾分类小分队对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情况和垃圾分类情况进行检查,引导居民做好垃圾分类。随着“物业+”垃圾分类管理模式的推进,物业“大管家”的垃圾分类主体责任得到进一步落实,也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常态化、长效化落实。

  为优化小区垃圾分类管理,根据《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相关标准,我区创新探索“物业+”垃圾分类管理模式,于2023年11月下发《关于主城区(百官街道、曹娥街道)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奖补办法(试行)》,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物业管理考核,明确由物业负责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设施配备、宣传督导、分类收运等工作,并设置分层次奖补资金共计3000万元,实现“小资金”撬动物业参与的作用。目前,主城区百官街道、曹娥街道共计100个物业小区已于2024年2月1日起陆续由物业接替第三方开展小区垃圾分类管理工作。

  “我们的物业人员每天巡查,提供24小时服务,更好了解业主需求,全力做好垃圾分类这项新工作,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认可和支持。”绿城物业经理扈传奇说,新模式推行前,物业公司组织人员、志愿者挨家挨户上门走访宣传垃圾分类知识、解读定时定点投放政策。模式推行后,增派了多名垃圾分类专管员,每天在垃圾投放点位上指导业主垃圾分类。同时,将居民的意见、一手的数据进行及时反馈,便于街道、社区更好地指导小区的垃圾分类工作。自从实行“物业+”垃圾分类新模式后,小区环境不断改善,垃圾“落地包”明显减少,居民们也更加支持垃圾分类工作。

  曹娥街道兴业社区积极推进“物业+”模式,通过党支部、红色业委会、红色物业三方联动“聚合力”,鼓励小区业主党员参与共治,组建垃圾分类党员志愿服务队,统筹人员力量,协助业主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引导业主正确投放,常态化开展定时巡查和督导服务,让党的旗帜引领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如今物业企业的垃圾分类主体责任将得到落实,街道、社区对日常工作进行考核,对于做得好的物业,也会给予更多政策性支持,更好地助推小区垃圾分类工作提质。”该社区党总支书记叶玲玲说。

  “‘物业+’垃圾分类新模式已在两个街道逐步铺展开来,街道通过细化考核方案,引导物业规范小区垃圾分类业务,督导物业做好垃圾分类的长效性管理,从而激发物业推行分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区分类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期,区分类办联合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等成员单位分16个组对主城区百官街道、曹娥街道100个“物业+”模式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情况开展大检查,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问题。接下来,将进一步完善街道、小区、物业三级管理体系,精准分析所有小区垃圾分类情况,形成具体的物业管理清单,不断优化垃圾分类奖励机制,激发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热情。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