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如何摆脱“被裁”的命运?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职场人生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如何摆脱“被裁”的命运?

转载 2009/06/18 19:33:29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 作者: 172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如何摆脱“被裁”的命运?

  “就谈恋爱一样,也许互相都不觉得怎么样。但谁先被甩了,心里都不好受。”一位员工如此形容裁员后的心态。

  “ 终身服务一个公司的时代早就过去了。”黄晓平说,对于裁员,员工应该有一个比较平和的心态。同时为了避免有一天被“扫地出门”,她建议员工应该培养终身的“就业能力”。在组织中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和不可替代性。

  “我们公司最近几年也经过了一些调整,为什么有的人永远有位置,有的人就得离开?老板不是傻子。如果谁都搞不定的事情,你能搞定,老板是不会让有价值的人离开。” 黄晓平认为,企业和员工间是“双向选择”。如果员工有不可代替性,可能反过来是员工“炒公司”。

  在今年7月新员工进司培训课上,黄晓平给新员工讲了联想《公司不是家》这个案例。黄主任坦率的说,有时候比较困惑,一方面希望员工有主人公精神,把自己的命运跟公司的命运连在一起。另一方面又不希望员工认为公司就应该“管员工的一切。”

  最后她跟新员工说,公司仍然是员工的“家”。这个“家”有两层解释:,一可以给员工提供一些保障,二意味着员工必须有“责任和价值。”

  “员工在为个人积累资本和资源的同时,应该为企业创造价值。把个体的目标和企业的目标结合在一起。如果是一方赢一方输的失衡结果,不是公司被炒就是员工被裁。” 黄晓平说。

  某人力资源杂志曾经做过调查,绝大部分ceo和高管认为,所谓关键员工,就是能够不断地为企业发展创造价值的员工。同时,被认为最没有价值的员工,是曾经为企业创造过价值的员工。

  小徐是老it人,经历了过多家公司的裁员。他说,中国员工在裁员中保持“职业心态”会避免受伤害。所谓职业是指“专业+敬业”。专业,指符合岗位要求的能力;敬业,指理性地对待工作,偷懒和过于激情也是不理性。

  孙虹刚把企业和员工的关系比喻成经济学上的利益交换或者生意关系。“企业给员工出卖工作能力赚取工资、奖金、名声的机会,并且还能提升这些。员工付出的知识、经验、技能、情绪,给企业创造了利润、品牌。如果企业和员工都感觉”合算“的交换和合适的投资回报,生意继续。如果认为其中一项或者都不合适,生意中止或者继续谈判。”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