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张诚 通讯员 沈子美) 6月3日上午,在区企业综合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正忙着解答人才补贴、项目落地、审核标准等方面问题,来虞创业的青年创客们享受着“一站式、集成化”服务。
今年以来,我区深入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坚持“面向企业、立足特色、多跨协同、高频普惠”,聚焦政策、人才、科创、金融、法治、开放等涉企服务重点领域,全力打造“虞快办”“越满意”等特色服务场景。特别是在人才增值化服务上,围绕“高素质劳动者引育留用需求”,在强化人才和用工保障、鼓励发展创业投资等方面梳理形成7项细化举措35项具体服务事项,精准对接企业用工需求4000余人次,新增创业主体4500余人,不断激发各类创新创业群体青春活力,加快推进“创客城市”建设。
我区以加强“三支队伍”建设为指引,做优技能人才全生命周期服务,健全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打造“区级培训基地+镇街服务中心+村社培训站点”技能培训平台,全力建好高素养劳动者队伍“练兵场”。在11家区级培训机构的基础上,新建16个村社培训站点,打造“30分钟技能培训圈”,建设区内技能人才信息库为劳动者提供触手可及、“定向推送”的就业培训。同时,突出上虞产业优势,聚焦新材料特色产业全链提升,建成国内首家国家级杭州湾(上虞)绿色化工人才公共实训基地,依托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绍兴)、杭州湾上虞经开区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围绕“特种作业培训及考试考核”“化工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等9大功能模块开展实操培训,已累计实训480期、培训45863人次。
我区以高层次人才队伍为关键,进一步厚植创客培育沃土,打造创客孵化平台,涵养创客服务生态,全面激活创新“动力源”。实施“十百千万”创客工程,围绕青年人才创业初期资金难、租房难等问题,推出“三减免”创客政策,同步发放高校毕业生每人最高3.5万元的创业补贴,已累计发放创业补贴215万元、创业贷款1895万元。针对不同创客群体需求,共搭建农创智谷、众创空间、小微企业园等36个特色创业平台,提供项目路演、培训指导、资源对接、政策服务等“一站式”创业服务,吸引创业企业1200余家。迭代“创客城市”服务场景,新增政策解读、导师帮扶、金融支持等十大特色功能板块,为青年“背包客”提供全链条人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