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本报讯 (记者 朱克斐 文 朱胜钧 摄) 眼下正值春耕备耕农忙时节,田间地头一片繁忙。3月17日上午,位于区良种繁育场的上虞育秧中心十分忙碌。这个充满“科技范”的大棚内,一盘盘秧苗摆放得井井有条,两条全新的育秧流水线开足马力有序工作,它们在现代化设备和技术的支持下,被送入催芽保鲜两用库,开始了茁壮成长的过程,呈现一派繁忙的春播生产景象。
记者在现场看到,整个育秧过程由智能化的机器完成,实现从一粒种子到一盘秧盘全程机械化,早稻育秧尽显“科技范”。“这个育秧中心主要用于全区储备秧的生产,今年早稻育秧在56000盘左右,晚稻育秧在24000盘左右。育秧中心的顺利投用,不仅大大提高了育秧效率,更为我区的农业生产、粮食稳产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中心负责人说。
据了解,该育秧中心是农业“双强”重点突破项目,作为“杂交稻精量机插秧及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研究与应用项目”续建二期内容,占地面积达2000余平方米,配备两条自动化育秧流水线及配套设备,其中包含供盘机、叠盘机、集中供料提升机、码垛机等,每条生产线的效率可达1200盘/小时。内设催芽冷藏两用库,能够满足单批次催芽1000亩。
“相较于传统育秧方式,智能化育秧技术能够显著减少气候和土壤等因素对水稻育秧阶段的影响。在稳定且可控的环境下集中培育秧苗,其出芽率非常高,并且实现22至25天的快速出苗移栽。不仅节约了育秧成本,还大幅提高了秧苗的成活率,为早稻种植赢得时间的同时,也为粮食稳产增收提供有力保障。”该中心负责人说。
近年来,我区坚持把水稻集中育秧作为稳面积、稳产量的首要任务来抓,鼓励水稻采取工厂化集中育秧模式,目前全区已建成工厂化集中育秧中心2个,全程机械化技术的运用为粮食增产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