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本报讯 (记者 冯楠) 8月6日下午,我区急救侠模式试点工作推进会召开,探索发动红十字救护员广泛参与激活“第一响应人”的急救侠志愿服务体系,切实破解120急救院前响应空窗期难题,推动应急救护力量直达村社末梢,全域构建“黄金时间救援圈”。区有关领导参加。
自2022年7月起,上虞便加快推进全区应急救护工作体系构建,致力于提供更为优质普惠的公共服务。截至2024年底,我区应急救护知识普及率已达31.3%,累计培训持证救护员54619人,其中处于三年有效期内的救护员有26666人;AED配置率为53台/十万人;120急救响应时间在城区约为8分钟,乡镇约为12分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目前,全区已初步构建起“设备覆盖—人员培训—快速响应”的全链条生命守护网络,可基本满足绝大多数群众的应急救护需求。
作为全省急救侠模式试点,我区对照4—6分钟的急救黄金时间要求,全面完善120急救体系,将以组建万人急救侠志愿者队伍为目标,2025年底前实现村(社)服务队全覆盖,总数达3000—4000人;2026年力争突破万人,基本完成从“要我救”到“我要救”的应急救护生态重构;区红十字会为急救侠统一配备急救包,属地镇街因地制宜配置急救箱或急救胶囊;加快建设应急救护志愿服务管理平台,早日形成“网格化覆盖、智能化调度、志愿化服务”的院前急救补充体系,逐步实现“一键报警→定位推送→队伍调度”全链路贯通,确保急救侠先于120救护车抵达突发事件现场,尽最大努力构筑生命救援第一道防线,力争为全省推广急救侠模式、擦亮“救在身边”浙江品牌提供“上虞经验”。
会上,区卫健局、百官街道、章镇镇作交流发言,新组建的村社和专业急救侠志愿服务队获授旗,首批急救侠志愿者代表进行了宣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