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本报讯 (记者 胡薪) 翻耕农田、检修农机具、采购农资、基地育苗……连日来,田间地头到处是辛勤耕耘的身影。春耕备耕工作事关全年农业生产大局,随着气温回升,我区抢抓农时,早部署、早行动,稳面积、提产能,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努力为全年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打下良好基础。
位于丰惠镇的上虞大通粮食示范区,记者看到一片繁忙景象,农技人员与农户们在生产管理用房里检查农资储备情况,调试各类农机设备。“今年的经营面积达到了2127亩,其中早稻种植面积1741亩。已经提前储备了充足的种子、化肥、农药,各类农机具也已经检修完毕,确保春耕物资供应无虞,全程实现机械化种植。”绍兴大通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叶亮介绍,将继续发挥大通综合性农事服务和供销一体的渠道优势,为周边6000余户农户和4.6万亩土地提供完整的产业链集成服务。同时,今年大通将进一步整合江苏盐城、吉林辽源和上虞本地的优质稻米资源,有力提升“上虞尚品”米类农特产的品牌知名度,以更硬核的品质和口碑火出圈。
在上浦镇胡家埭粮食专业合作社,社员们连日来已将秧苗培育盘移入覆膜大棚,一盘盘秧苗逐渐由黄转绿,长势喜人。“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还是要靠新技术,我们合作社先后引入了100余台套先进农机,包含手扶式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高速插秧机等,还配备了粮食烘干中心和无人机飞防设备,相比以往省工又省力。去年早稻最高亩产达到了728.1公斤,平均亩产都有673.11公斤。”负责人沈叶剑表示,以合作社现阶段的服务能效,能够为章镇、汤浦等周边5个乡镇数十个行政村提供全程机械化农事服务。目前,合作社在技术创新方面,积极与农技科研单位合作,引入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广种植高产优质水稻品种,为农户提供从育秧、插秧到收割、烘干的全链条服务。今年总共购置了12万斤的种子,将种植2500亩土地,包括2000亩水稻和500亩小麦,有望在新技术加持下,自产的优质农产品会有更好表现。
为保障春备耕工作顺利开展,区农业农村局采取多项举措。一方面,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针对不同田块、苗情制定个性化管理方案,帮助农户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加强农资市场监管,确保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质量安全,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全区已储备优质水稻种子400余万公斤,化肥3500吨以上,各类农药近30吨,检修农机具1140台,并针对高频使用的820台拖拉机和收割机,进行专门的农机手培训,确保各专职人员以最佳状态投入春耕生产。
与此同时,我区坚持深化农业“双强”行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继续实施计划性补贴政策,以个人最高30万元,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最高150万元,省级以上示范性农民(农机)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最高200万元的力度,鼓励并支持全区广大农民及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置应用先进适用农机,为春耕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机械化保障,确保全区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率超过93%。目前,全区农资储备充足,各项春备耕工作正按计划稳步推进,为实现全年粮食稳产保供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