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本报讯 (记者 陈婷 成波) “虞”梅煮“越”酒,青春论英雄。7月9日晚,浙BA联赛第二轮焦点之战在上虞滨江小学体育馆上演。激情似火,呐喊震天。上虞队与越城队狭路相逢,一场关乎本地荣耀的激烈战点燃了全场热情。
因5000座的上虞华通体育馆正在全面维修升级中,本次“浙BA”上虞主场选址滨江小学篮球馆。虽然场地有限,现场临时搭建起的观赛台只能容纳千余观众观赛,但挂满全场的延续花式爆梗风格的横幅,球迷的热情呼喊,让场上硝烟弥漫,一触即燃。
哨声响起,战斗打响!率先进入状态的上虞队在3分钟内连进两球,引发现场观众欢呼震天,瞬间将赛场氛围推向高潮。随后,上虞队频频冲击篮下,越城队快速反击,25:25,28:28……两队比分交替上升。下半场易边再战,上虞队奋起直追,鏖战四节功亏一篑,68:72惜败越城队。现场观众扼腕叹息,纷纷表示尽管首场失利,但浙BA的征程尚未结束,期待上虞队在接下来的比赛中重新证明自己。
赛场上,篮球划出的弧线不再是竞技的轨迹——它串联起曹娥里·十三弄《灯绘曹娥》的文化深度,越剧《梁祝·十八相送》的婉转悠扬,具身智能机器人的科技未来,“四季仙果”的甜蜜芬芳……紧张激烈的赛况间隙,一个个极具上虞代表性的节目穿插其中,极力向现场和直播镜头之外的众多观众宣推上虞。还有身穿汉服的NPC挑着扁担为观众派发的上虞当季鲜果、特色美食,嗨翻现场球迷和观众,让体育馆内弥漫着欢腾的气息和东道主的热情。
场外,上虞尚品浙BA共富市集16个摊位一字摆开,让观众们在开赛前感受地道上虞热情。
“这场比赛打得过瘾,看得更过瘾!”一位专程从越城赶来的球迷兴奋地表示,“很幸运,现场获得了上虞娥江游船门票!不仅看到了高水平的比赛,还勾起了我带家人夜游曹娥江的念头。”
“我以前也看过那么多的比赛,这不是场馆最豪华的,不是球员实力最强的,但确实是氛围最好的。”观众小袁说,幸好他在第一时间抢了票,上虞第二个主场肯定比第一个主场更难抢票,希望自己有好运,再来为上虞队加油。
与“苏超”一样,“浙BA”的定位为群众广泛参与的业余联赛,参赛运动员都是非专业的草根“灌篮高手”,并只有地道本地人才能代表当地参赛。“晚上比赛状态还可以。”上虞区代表队队员郑鹏炯是一位三明治店的店主,打篮球是他生活中最喜爱的运动,每周他都会与朋友约着一起打好几次篮球,“我们上虞运动场地特别多,当然篮球场也多,每天晚上各个篮球场都是灯光璀璨,人声鼎沸的,约球特别容易,进场去打就行。”
篮球搭台,文旅唱戏。上虞多部门携手联动,齐心协力将赛事打造成全民“狂欢节”和全域“嘉年华”。近年来,上虞区持续巩固和深化浙江省首批赛事集聚县(市、区)的建设成果,每年组织赛事活动超过300场次,以赛事活动为引领撬动全局,探索体育与多领域的深度互嵌、相互赋能,体育日益成为赋能城市“向新”的重要力量。
以体育为支点,上虞融合各领域资源力量,积极培育“体育+文旅、体育+商贸、体育+人才、体育+乡村振兴”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并利用政府有形之手激活体育多方潜力,有效促进了全民健身与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也明显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对体育工作的满意度。
这场高水平的虞越之战,其意义远超胜负本身。“看到上虞球员拼到最后一刻,太震撼了!我也想练好球!”一名小球迷激动地说。现场一名教练表示,此类高水平赛事对本地青少年篮球人才培养具有强劲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