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本报记者 楼丽君
金秋时节,国庆、中秋相逢,长达8天的假期中,上虞文旅市场迎来天南海北的客流。综合移动和电信两家运营商手机信令大数据监测统计,10月1日至8日,我区累计接待全域游客76.75万人次;接待过夜游客48.46万人次,同比增长9.9%。
“围绕‘旅游提质、文化赋能、乡村激活’三大方向,推进场景创新、业态升级与服务优化,有效激发文旅消费潜力。”10月9日,区文广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假期,我区旅游接待总量与总收入稳步提升,过夜游客比例较往年提高,彰显旅游产品留客能力增强,乡村农家乐、露营点需求旺盛。
城市焕新,漫游空间与夜色经济双轮驱动。我区通过文化植入与场景再造,将城市功能区转变为可游、可感、可消费的开放景区,有效提升城区文旅热度。假日期间,“曹娥里·十三弄”历史文化街区以“灯映古巷,福满曹娥”为主题,推出灯绘演出、红歌合唱、拜月仪式等系列活动,打造沉浸式夜游集聚区,累计接待客流26.7万人次,带动周边商铺销售额超2000万元。里直街围绕“家国同庆,共叙邻里”,举办长桌宴及“墨游东山”行草展,联动沿街商户,吸引1.5万人次参与。“一江两岸”景观与文旅深度融合,“漫游娥江”项目推出剧本杀、下午茶等主题航次,累计接待超3000人次,营收近27万元。
景区焕活,主题玩法重塑游客体验。岭南乡覆卮山景区凭借“山水+民俗”组合,推出攀浪、捡秋挑战等项目,8天长假日均客流超1万人次,同比增长126.7%。杭州湾海上花田景区以“花时间过秋天”为主题,打造向阳花海景观,成为摄影热点,客流量同比增长112%。中华孝德园景区吉象阁引入“GardenWalk”模式,结合超级月亮打卡、飞天表演等,累计吸引5.7万人次。丁宅乡桃溪谷景区化身为亲子家庭的“天堂”,螃蟹乐园、赶海抓鱼、无动力游乐设施等将欢乐氛围拉满,假期接待游客3.5万人次。谢塘镇晋生星片场推出“欢乐国庆,晋彩中秋”主题活动,以魔法小丑、DIY月饼等环节延长游客停留,提升景区吸引力。
乡野寻趣,村咖、露营等引领微度假潮流。丁宅乡管溪里·村咖、章镇镇心池树屋咖啡、岭南乡从前咖啡、驿亭镇野有咖……这些散落在虞山舜水间的乡村咖啡馆,将咖啡与乡村自然、本土文化融合,成为年轻游客与家庭客群的打卡热点。皂李湖、石井水库、石空山等露营点持续火爆,猕猴桃、柿子等采摘项目受市民和游客青睐。丰惠镇推出“假期趣丰惠”系列活动,涵盖手作、戏曲、市集与酒馆演出;上浦镇山杉徕池举办石井民谣集,大善小坞村开展“瓷源秋韵·国风嘉年华”,设置互动寻宝、青瓷体验等,日均接待8000人次;永和镇、陈溪乡分别推出文艺展演、月饼制作、连环画展与红色游学,丰富乡村文旅内涵。
文化浸润,非遗民俗从静态走向活态。假日期间,上虞博物馆推出“喜迎国庆·感念党恩”寻宝、“虞见奇妙夜”中秋专场等,累计引流1.2万人次。区图书馆开展红色故事读书会、“月亮的味道”亲子阅读等活动15场,旗下书房举办的月饼制作、游园会参与率达100%。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举办迎国庆暨上虞小百花越剧团成立70周年晚会,区艺术推广服务中心“上虞有戏大舞台”上演多场惠民演出,上座率均达100%。区文化馆在上浦镇大善小坞村开展每日两轮非遗巡游,并在“曹娥里·十三弄”、尚贤桥等点位进行“文艺赋美”演出,吸引市民和游客驻足欣赏。道墟街道推出“古墟映月·非遗共赏”中秋游园会,将非遗与中秋习俗结合,超4万人次参与其中,推动非遗从展示走向体验。
“新业态、新场景、新产品不断涌现,为出游提供更多选择,为游客带来更新体验。”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有效激发消费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