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全周期监管”破解涉文保项目保护难审批难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虞城快讯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全周期监管”破解涉文保项目保护难审批难

转载 高琴05-14 13:01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上虞日报 作者: 15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本报讯 (记者 金伟 通讯员 王坚梁) “区文广旅游局上线‘城建+文物审批一件事’数字化平台以来,不仅有效保护了上虞文物资源,而且涉文保项目审批周期大大缩减,也为财政资金节约1000余万元。”日前,区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为“城建+文物审批一件事”数字化项目点赞。

  上虞是一座有着2000多年建县史的文化古城,文物资源留存丰富。近年来,我区建设、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建设项目多,同时线性文物线路长、管理难的情况较为突出,如何解决项目建设和文物资源保护间的矛盾?“工程一旦上马后发现涉嫌破坏文保的违建,损失就大了。”区文物管理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解释,为了破解这道难题,上虞区从2022年浙东运河沿线进行文保两划调整时,就开始着手进行大量数据集成。

  早期,上虞区统一文物资源基础数据,开始探索“城建+文物审批一件事”应用,集成全区1200余个文物点位基本信息、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界线等数据,实现文物资源空间分布可视化和文物资源动态更新、开放共享。并在全省文物“一张图”基础上,增设用地比对数据分析模块,建设单位设计时上传土地坐标即可获取土地涉保分析报告,明确地块是否涉及文物保护区域范围、涉保面积及四角坐标等,以便项目在规划阶段提前规避红线。

  绍兴上虞路东110千伏变电站第三期建设项目开工前,上虞供电部门通过“城建+文物审批一件事”中的文物“一张图”比对发现,项目涉及运河遗产保护区。上虞文管部门预审后立即赴现场做好相关服务工作,指导工程方编制完成报告,并上报国家文物局审批,有效避免未批先建违法行为的发生。

  同时,针对建设单位文保意识普遍较弱问题,在提供红线冲突查询服务时,对重点文保单位情况复杂以及“三普”登录文物易被忽视等问题,区文广旅游局定期召开文物政策解读会,文管中心编制优秀涉保建设项目案例集,发放至乡镇街道、部门单位和建设主体单位。在重大项目谋划阶段加入文保专项议程,组织文保专家开展方案评审修订,在充分符合文保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最大程度利用资源、实现设计效果。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值得一提的是,“城建+文物审批一件事”应用还与省文物局贯通了考古前置系统,对涉及省级及以上文物保护范围的土地与建设项目,提前开展考古调查等工作,极大缩短后续涉建项目审批前的等待时间。如2024年提前4个月完成全区拟出让经营性用地考古工作,顺利保障上虞城北69-4号等5宗地块按期出让,实现出让金24.3亿元,占全年出让金收入的38.6%。

  “我局已现场读地60多块,经研判百官街道[2024]G2、G3、G5等32块用地不考古块,面积约200万平方米,为区财政节省考古费用1000万元以上。”区文广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举措不仅有效减轻了企业的经济负担和时间成本,还提高了土地储备和项目开发的整体效率。

  依托“城建+文物审批一件事”数字化平台,我区实现了涉文保工程项目全周期监管,针对易错易漏环节作专业解读,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已服务项目规划288个,涉文保项目审批周期较以往缩短60%以上。浙江省文物局发文《绍兴市上虞区创新“两个机制”贯通“一个平台”,打造文物保护与项目建设协调推进新场景》,推广上虞“城建+文物审批一件事”数字化项目经验,供全省各相关文博单位学习借鉴。

  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启动以来,区文广旅游局聚焦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把学习教育与当前工作结合起来,一体推进党风、政风、学风、作风建设,大力锻造忠诚担当、实干争先的文旅铁军。

  在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工作中,区文广旅游局派出工作团队,深入山林、沟壑、水网、湿地等野外一线文保点,克服交通不便、地形复杂、日晒雨淋、毒蜂毒蛇袭扰等重重困难,日均徒步超20公里,高质量、高效率完成全区1217处文保点的普查工作,采集数据量达10TB。

  “通过文物普查,文保点基础数据采集详实了,‘城建+文物审批一件事’服务就更精准了。”区文广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区实现涉文保工程项目全周期监管以来,已服务项目300个,其中涉及重大项目10个。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