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本报记者 毛可雯
过上美好生活,是人们的共同期盼。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从蹒跚学步的孩童到活力迸发的青年,从奔波忙碌的新就业群体到安享晚年的长者,一座城市的温度,体现在它对每一个年龄段群体的细致关怀。“十四五”期间,“数”里行间可见政策力度、尽显民生温度——上虞锚定“全龄友好”目标,以系统化思维统筹推进儿童、青年、老年等各类群体的服务保障工作,通过政策护航、服务升级、空间优化,构建起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友好生态,让城市发展的成果惠及每一个人。
孝德晚晴
让银发岁月从容安康
“早上在友好网格驿站练太极,中午去晚晴餐厅吃热乎饭,下午和老伙计们聊天喝茶,这日子过得比蜜甜。”家住曹娥街道舜杰社区的王阿婆,每天的生活充实而惬意。作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舜杰社区居民的日常正是上虞推进老年友好城市建设的生动缩影。
面对人口老龄化挑战,上虞以“孝德晚晴”品牌为引领,构建起多层次、全覆盖的养老服务体系。在硬件设施上,连续五年将养老服务设施提升工程纳入区级民生实事,总投资2.67亿元的康养中心顺利竣工,创成四星级养老机构1家、三星级2家、二星级5家,为机构养老提供了坚实支撑。同时,迭代升级“家门口”养老服务网络,建成17家“乐龄中心”和114个晚晴餐厅(助餐点),日均助餐人数达5300人次,让老年人轻松享受便利服务。
针对居家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上虞推出“菜单式”“可定制”服务,通过96345服务平台年均服务4万余人次。为提升居家安全性,实施智能化、适老化改造,完成682户家庭改造,实现镇街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无感智能设备全覆盖,用科技为老年人的安全保驾护航。在农村区域,创新开展“山区百村孝德乐龄集市”300场,惠及老年人3万人次,丁宅乡“丁赞”民生服务模式更在全省推广,让农村老人也能共享优质养老资源。
此外,上虞整合多元力量,打造综合性社区服务体。南丰、前江、鸿雁等社区综合体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卫生站、邻里之家等功能于一体,实现“一站式”养老,让老年人在熟悉的社区环境中安享晚年。医养结合的深入推进更让老年人就医、康养需求得到无缝衔接,切实回应了“老有康养”的民生期待。
育见未来
为成长之路保驾护航
作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上虞始终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位置,统筹推进19个基础教育设施建设项目,目前17个已完工、2个在建,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布局,为少年儿童打造优质成长环境。
在学前教育领域,上虞交出优质答卷,学前教育毛入园率100%,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93%,省二级及以上优质园所在园幼儿覆盖面100%,三项指标均提前超额完成国家要求,并顺利通过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国家级评估认定。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学校比例均达100%,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稳定在98.46%以上。针对特殊儿童群体,上虞同样倾注心力,用细致关怀保障特殊儿童的受教育权,数据显示,适龄持证残疾儿童少年学前教育入学率达97.4%、义务教育100%、高中教育94%。
不止于学校教育,以“童未来 共青春”品牌为抓手,上虞积极推进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通过“政策护航、服务到家、权利共护、空间共建、环境共创、文化共传”六大行动,完善适儿化公共服务,关注儿童身心健康。
“孩子3岁就能进普惠性幼儿园,师资和环境都不错,我们家长特别放心。”提及孩子的托育,上虞家长李女士赞不绝口。“幼有所育”,是千家万户的深切期盼,也是“十四五”规划纲要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庄严承诺。根据人口分布、出生率趋势、幼儿园布局等,上虞统筹优化城乡托育资源,适度满足“小月龄”托位需求,出台“一揽子”政策破解“育”的难题,减轻“养”的负担,提高“育”的质量,构建起了“15分钟普惠托育服务圈”。同时,探索建立普惠托育智慧化监管机制,强化多部门协同监管,建立问题“发现—反馈—整改”闭环机制,多维度守护0至3岁宝宝健康成长。
从社区里的儿童游乐区到校园外的安全步道,从普惠托育机构到智慧化监管机制,上虞为孩子们构建起全方位的成长保障网。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青春筑梦
让奋斗者与城市共成长
“每月1000元就能租到设施齐全的公寓,通勤只要5分钟,上虞让我有了‘家’的感觉。”入住泊虞·鸿雁青年社区的陕西籍青年杨晨,对上虞这座城市的友好度深有体会。作为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鸿雁社区推出516套人才公寓,面向全区无房的创客或大专及以上学历、45周岁以下人才,月租在1000至1600元之间,配套的会友客厅、健身房、书吧等共享空间,让年轻人在这里找到归属感。
以“虞青向上”品牌为引领,上虞全方位提升城市对青年的吸引力。在就业创业方面,依托e游小镇等平台,为青年提供创业孵化、技能培训、政策扶持等服务,激励青年在虞实现梦想。在生活服务侧,除了人才公寓,高铁新城青春驿站项目正在推进,将提供6幢青春公寓,并配备商业配套及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解决青年住房难题。
针对新就业这一青年群体,上虞聚焦组织、制度、设施、活动、人际、融入六大维度,启动“全域友好”建设。如今,60处暖“新”驿站、超100个友好单元遍布城乡,日均服务超800人次。外卖骑手、快递小哥在解放路步行街暖“新”驿站吹空调、喝热水,在万悦城“能量补给驿站”给手机充电,在嵊州小吃旗舰店的“小哥休息区”歇脚,这些细节让奔波的年轻人感受到城市的暖意。
从“被服务者”到“城市治理者”,新就业群体在温暖中实现角色转变。“走失响应”计划中,货车司机和网约车司机织就“搜寻网”;“晚晴牵手”计划里,外卖骑手为独居老人捎带餐食;“益路共富”计划中,快递员助力农产品销售……越来越多的新就业群体化身网格志愿者,成为社区的“移动探头”,在奉献中融入城市肌理,与上虞共成长。
全龄友好
让幸福可感可及
从“孝德晚晴”的养老图景,到“童未来 共青春”的成长画卷,从“虞青向上”的奋斗场景,到新就业群体的融入故事,上虞的全龄友好城市建设正以“润物细无声”的姿态渗透到城市的每个角落。这里有对老者的敬重、对孩童的呵护、对青年的期许、对劳动者的尊重,每个群体都能在这座城市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坐标。
未来,上虞将持续深化全龄友好理念,在政策完善、服务优化、空间营造上不断发力,让“老有康养、少有所育、青有所为、劳有所得”成为现实,让城市不仅有发展的速度,更有民生的温度,真正实现“一座城市,温暖所有年龄段”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