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本报讯 (记者 冯洁娜) 近日,省委召开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推进例会,“上虞区以数智赋能破局 构建标后监管全链条新生态”入选三季度全省重大改革典型案例。
针对标后违法违规乱象,我区以工程项目大数据监督平台为依托、施工现场为中心、标后管理为重点,对政府主导项目探索实施全流程、全链条标后监管。我区创新“1+3+X+1”联动机制,由区发改局统筹协调,建设、水利、交通等行业主管部门分工负责,区便民服务中心等相关单位协同参与,纪委监委嵌入式监督,构建多维协同监管体系。同步制定“1+3+2”制度体系,推动行业监管标准化建设。依托工程项目大数据监督平台,我区有效推行“一平台、一张网”模式,对合同履约、人员履职、工程质量等实施全覆盖动态监管。
在改革推进过程中,我区强化过程管控与风险处置,在招标阶段明确履约要求和违约责任,实施项目负责人答辩机制,加强人员变更管理,并通过监督平台固化监理日志填报规范,实时采集进度、材料与质量安全等关键数据。同步开发工程款支付监管模块,实时关联工程进度数据并进行智能比对分析,系统设置预警指标并实行四色分级管理,建立“智能预警—线上处置—履职追踪—联合惩戒”全流程机制。
我区还创新质量安全溯源机制,强化信用联合惩戒,建立隐蔽工程追溯制度,实现“施工可再现、质量可验证、责任可追溯”闭环管理。严格工程变更管理,明确额度权限与审批流程,构建信用评价激励机制,制定涵盖人员、进度、质量、安全4大维度34项扣分规则的信用评价体系,动态记录参建单位履约表现,作为小额工程招投标择优选择的参考,倒逼企业压实主体责任。
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去将围绕合同履约、施工进度等核心场景,深化AI功能应用与数据支撑方案,推进预警模型开发,实现风险隐患即时感知、违规行为快速处置。同时建立“智能监测+实地巡查”立体化监管体系,构建全覆盖、无死角的工程建设监管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