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本报讯 (记者 王华伟) 今年,我区将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纳入年度民生实事工程,通过“一户一策”精准定制改造方案,为110户困难残疾人家庭解决生活难题。截至目前,所有改造项目已全面完成,以“小改造”托起“大幸福”。
10月31日,记者走进小越街道倪梁村独居残疾人李荣华家中,刚刚完成施工的卫生间让他赞不绝口,防滑地砖、坐便器、热水淋浴设备一应俱全。77岁的李荣华因各种原因,多年来只能依赖村公共厕所解决如厕问题,冬季洗澡更是难题。“现在家里有了卫生间,冬天也能洗上热水澡,真的方便太多了!”李荣华激动地说。据倪梁村党总支书记倪建君介绍,李荣华家的改造包括新建卫生间、墙体翻新等,总费用约2万元,全部由政府承担。这一改变,让独居多年的他终于实现了“居家如厕自由”。
在东关街道大西庄村,73岁的视力四级残疾老人何金龙也迎来了生活质量的提升。区残联工作人员为其免费安装了智能马桶,并对卧室和客厅进行适老化改造,让老人的生活条件和之前相比有了较大改观。
今年年初,区残联联合300余名村(社区)残协专职委员,通过入户丈量、拍照评估,形成200余份“需求清单”。经乡镇街道二次核查,最终锁定110户改造对象,其中低保、低边家庭占比达74.5%。区残联康复部部长钱丹萍表示:“改造坚持‘需求优先、数据说话’,资金向最急需的家庭倾斜。”
据介绍,本次改造内容严格对标省级标准,改造内容涵盖通行、如厕、日常活动等核心场景,包括出入口坡道、厨房低位操作台、卫生间防滑设施等7大改造点位、100个分项目,并针对肢体、视力、听力等6类残疾制定个性化方案。
无障碍改造不仅是一项民生工程,更是推动城乡宜居建设的重要抓手。区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深化落实省、市残联部署要求,将无障碍改造与老旧小区改造、未来乡村建设、净居亮居行动等统筹推进,通过“改造+提升”模式,持续扩大惠民覆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