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本报讯 (记者 朱晓兰) 随着一套行云流水的动作完成,“今在上虞 遇见未来”8个大字出现在白纸上,令人惊叹的是,握笔写字的居然是一台酷似机械臂的智能机器人。5月28日,由区科技局、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科创科普展在区文化艺术展示馆开展,以沉浸式、互动式的趣味体验,进一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助推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展览将持续至7月31日。
活动在科技感十足的机器人表演中拉开序幕,形态迥异的机器人在专业人士的操控下,展现十八般本领,让现场观众深刻感受到科技的神奇与魅力。现场还设置了科学家精神弘扬、科创体系、科技工作者风采、新质生产力科普、科普阵地建设、公民科学素质提升、学会组织建设等七大板块,集中展示和介绍上虞科创成果。
“我们研发的四足机器狗是在工厂监控基础上的一次智能化升级。”卧龙电气驱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机器狗配备了激光雷达和广角相机,可以在跑步和爬楼梯的同时,实时记录画面,后期还可以加装高清摄像头、机械臂、声纹相机等装备,通过无线网端传到监控室,运用到油气、化工、电力、煤矿等领域的巡检过程中。
智能视觉机器人、六足仿生机器人、写字机器人……当天,由区职业教育中心师生自主设计研发的机器人惊艳亮相,引来围观群众赞叹连连。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学校投入580万元资金建立创新实验室,推动人工智能领域研究新发展。同时鼓励学生参加机器人竞赛,深入接触相关领域的知识、互相交流学习。
围绕“青春之城”建设,我区正着力提升科创科普实力,加快建立起科技创新、科学传播及人才培养相互衔接、相互增益的良好模式,以“两翼齐飞”擦亮城市新名片。近年来,我区蝉联全省科技创新鼎,构建以“曹娥江实验室+在虞高校及大学研究院+企业研究院+创新联合体”为主体的区域创新体系,科技创新指数居省前15位;成功创建2个国家级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区内各类科普场馆遍及各乡镇街道,公民科学素质比例达17.2%,居全市第二,科普氛围日益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