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本报讯 (记者 冯洁娜 通讯员 孔一熠) 在我区,一张看似普通的市民卡正悄然改变着老年人特别是经济困难老年人的生活。这张加载了“爱心卡”功能的卡片,以“积分换服务”的创新模式,将政府补贴、社会捐赠与个人消费有机结合,构建起覆盖城乡的普惠型养老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全区已有41307名60周岁以上户籍老人激活“爱心卡”,累计服务21287人次。
一张“爱心卡”,融合了养老所需的各种场景。它是以社会保障卡为基础,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助急等全方位的“六助”服务,并不断拓展助聊、助学等新兴服务,支持刷卡、刷码等多种使用方式,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养老服务,进一步激活银发消费市场。
为破解山区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我区推出“线上+线下”双渠道预约模式。老年人既可通过手机端浏览附近服务商、一键下单,也能拨打96345服务热线或前往村社站点,由工作人员协助派单。在岭南乡,针对地形复杂、老人居住分散的特点,服务队创新“主动关怀”机制,定期上门代购药品、洗衣清洁,将服务从“按需下单”升级为“未诉先办”。
“爱心卡”的可持续运行,离不开政府、社会、市场与家庭的协同发力。章镇镇乐龄中心组建6人持证护理团队,提供健康监测、居室清洁等10余项精细化服务。今年上半年,该镇服务量达2271次,日均23位老人受益。在崧厦街道,由养老护理员、社工、理疗师、护士组成的专业团队,联动“崧医之光”志愿者,为197位老人提供2219次科学服务。
聚焦老人“小确幸”的服务清单,让“爱心卡”更显温度。上浦镇推出上门烹饪、手足清理等贴心项目。大善小坞村虞大爷体验足浴按摩后直言:“这服务比发钱更暖心!”今年上半年,上浦镇累计服务1667人次,使用“爱心积分”53150分。
截至目前,全区21家居家养老服务站点、30余家爱心商家共同参与,累计使用“爱心积分”超65万分,惠及经济困难、失能失智等特殊群体逾万人次。区民政局负责人表示,养老服务不是简单的交易,而是用真心换信任。未来将继续扩大服务半径,优化“爱心卡”功能,例如增加智能穿戴设备监测、适老化改造等项目,让更多老人在家门口享受有尊严、有温度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