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本报讯 (记者 蔚香) 11月14日,“行走的思政课”——走进上虞博物馆系列活动启动。活动通过馆校合作,精心打造“一课一主题、一期一特色”系列特色课程,将学生课堂延伸至博物馆与历史遗址,在“行走”中读懂家乡、厚植情怀、坚定自信,涵养工匠精神与家国情怀。
活动当天,第一期“瓷光千年——越窑青瓷与工匠精神”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学生们在博物馆讲解员引导下参观越窑青瓷陈列厅,了解越窑青瓷从起源到发展的历程,欣赏各个时期的青瓷文物,了解其制作工艺和艺术价值。一件件文物串联起青瓷发展的千年脉络,学生们边听边记,不时驻足观察器物纹饰,在互动中尝试绘制花瓣纹、卷草纹等传统图案,通过沉浸式学习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创作实践。
同时,开展“虞博大讲堂”青瓷主题讲座,文物专家以《越窑青瓷与古人生活》为题,结合馆内珍藏的瓷器,解析胎土选择、施釉工艺等核心技术及青瓷在古人生活中的运用,让抽象的历史知识转化为可触可感的实践认知。随后,学生团队抵达凤凰山考古遗址公园,通过探秘东汉、三国、西晋三条古龙窑遗址,了解古代龙窑的工艺流程、烧制技艺等,感悟“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瓷韵风华。
“本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文化之旅,更是思政教育的创新实践。”区文广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行走的思政课”是一个系列,更是一个品牌,通过这一系列“行走”与“沉浸”,让陈列的文物“活”起来,成为激发爱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的生动教材,让悠久的历史“走”出来,成为涵养道德品质、启迪人生智慧的源头活水。让思政教育“实”起来,使同学们在亲身体验和深刻感悟中入脑入心。
据悉,系列活动将持续至2026年5月,后续将围绕孝德文化、诗路文脉、书法艺术、春晖名人、红色基因等主题展开,通过实地探访、讲座研讨、创作实践等形式,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索,在知行合一中成长为有根有魂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