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本报记者 楼丽君
“十四五”的五年,是历史的刻度,也是发展的标尺。地处杭州湾南翼的上虞区,作为长三角城市群中的重要节点,以一张商贸旅游业“动能强劲、量质齐升”的亮眼成绩单,为这五年写下生动注脚。
五年间,我区外贸蹄疾步稳,2021年至2024年,年度出口增长率分别为8.6%、35.6%、0.04%和4.07%。其中,出口规模于2022年突破400亿元大关,2024年全区出口增速一直保持全市前三位,2024全年出口增速位居全市第二。旅游总收入从2021年的78.5亿元攀升至2024年的100.5亿元,游客接待量从484.2万人次增至698.4万人次,不仅连续上榜“全国市辖区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且排名稳步跃升,还获评“全国文旅融合实践区”、首批“长三角高铁旅游小城”等荣誉。
数据的背后,是对外贸易规模量级的跨越式增长,是开放发展质效的系统性跃升,也是促进全域旅游繁荣发展的生动实践。上虞正以“青春之城”的蓬勃朝气,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赛道上全速奔跑。
开启对外贸易新格局
“外贸活力的迸发,得益于市场主体的积极培育和扩张。”区商务局主要负责人信心满满地说,“十四五”期间,我区外贸企业数量呈稳步上升趋势,目前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达1678家,较“十三五”期末净增456家;进出口额超10亿元的企业有3家,比“十三五”期末增加1家。
五年来,上虞外贸企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型升级。企业不再局限于OEM(贴牌代工)模式的微薄利润,而是坚定转向OBM(自主品牌)发展路径,以提升国际竞争力和附加值。“十四五”期间,全区累计培育省市级出口名牌企业22家,其中,省级出口名牌企业7家,市级出口名牌企业15家。历年累计共有省市级出口名牌企业52家,居全市首位。
格派钴业与美晶新材料分别入选2024年与2025年浙江省进口高质量发展项目,为全市唯一;13家企业获批海关AEO高级认证,数量居全市第一;“上虞区构建国际营销体系创新试点”成功入选省级“一号开放工程”试点项目;《内外兼修,伞城蝶变——上虞区深化实践伞业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案例成功入选浙江省第四批“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最佳实践案例评选……无不彰显我区在品牌建设方面的领先优势。
五年来,上虞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愈发坚定。“十四五”期间,我区深入实施“百团千企拓市场抢订单”攻坚行动,有效支持企业“走出去”战略。以2024年为例,我区共组织581家次企业参与境外展览活动。今年1至10月,已先后组织365家次企业赴40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各类特色展会172个,直接带动意向订单金额超5000万美元,完成年度境外参展备案项目400个,为外贸持续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动能强劲,不仅在于进出口贸易的火热,更在于后端供应链的强大支撑。我区深耕“数字+商贸”,推动传统市场数字化转型。记者走进“中国伞城”崧厦街道,当地制伞企业积极拥抱工业互联网,通过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营销模式,实现从“卖产品”到“卖设计”“卖品牌”的跨越,线上交易额年均增长超过30%。我区还帮扶指导企业加大仓储建设和配套设备投入,搭建现代化管理平台,有效提升进口能级,我区进口设施建设项目获评2024年浙江省进口高质量发展项目计划。
绘就全域旅游新画卷
如果说对外贸易的强劲彰显了上虞经济的“硬实力”,那么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则展示了其文化的“软实力”。“十四五”期间,我区坚持“文旅融合、全域发展”,以重大项目为支撑,在重点区块精准布局,推动文旅场景从蓝图变为实景。
规划面积约1.2平方公里、总投资达50亿元的孝德文化小镇持续升级。“曹娥里·十三弄”历史文化街区重现“九井十三弄”盛景,今年“五一”开街即引爆消费热潮,已累计吸引游客155万人次,销售额超6000万元,跻身“浙江夜经济坐标TOP20”。中华孝德园作为老牌景区推陈出新,相继投运360极限飞球、吉象阁文旅综合体等新业态,景区先后获评省级智慧景区与非遗主题旅游景区。
总投资超20亿元的皂李湖文商旅研学基地综合体项目紧锣密鼓推进,英台高端度假古建筑酒店、雅图影像艺术馆、陈鹏飞艺术博物馆等项目启动建设,总投资1.5亿元的皂李湖壹号高端度假酒店即将开门纳客,文旅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与皂李湖壹号高端度假酒店毗邻的“哈哈计划”皂李湖露营基地,迎来一波又一波客人,“1314环湖跑等品牌赛事活动为我们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客流。”露营基地负责人方超说。
一城风华入画来。“一江两岸”中央城市公园焕新升级,“漫游娥江”水上观光引流近100万人次,时光书屋、网红尚贤桥等成打卡热点,总投资近20亿元的曹娥江文化艺术中心启动建设,沿江场景愈发鲜活。瓷源文化小镇艺术引领区全面开园,研学营地获评省级基地并入选国家级研学旅游品质提升试点区,今年已累计接待研学游客超15万人次。凤凰山考古遗址公园、东山大观酒店等建成投用,石井水库度假综合体开工建设,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深度交融。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全域旅游画卷中,乡村是充满生机的“宽腹地”。“十四五”期间,我区以“微改精提”为抓手、业态创新为突破,推动乡村旅游从“单点出彩”迈向“全域开花”。五年来,全区建成景区镇20个、景区村192个,实现乡镇景区化全覆盖,创成省市“微改精提”精品点79个,涌现上虞学宫、晋生星片场等一批标志性文旅场景。
其中,虞南片区的发展尤为亮眼。自2024年7月虞南绿色高质量发展指导中心实体化运作以来,虞南片区以“千万工程”为重要牵引,通过举办四季文旅活动,擦亮“山居虞南”IP,累计吸引游客301万人次,创收1.3亿元,同比增长5.4%,为乡村旅游注入强劲势能。
五年耕耘,硕果盈枝。岭南乡创成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全市唯一;东澄村跻身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及全省首批金3A级景区村;覆卮山景区入选全国旅游景区创新发展案例及全国十大赏花榜;张村樱花谷荣获“中国最美樱花谷”称号;丰惠镇入选全省文旅名镇;陈溪乡雪花谷·隐山民宿获评国家甲级民宿;3人入选全国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支持项目……
一程山水一程歌。以“四季仙果”为核心的农旅融合IP持续增值,五年来,全区建成省级采摘旅游基地27家,“四季仙果之旅”入选全省重点文旅IP。驿亭二都杨梅、盖北野藤葡萄、谢塘黄花梨、丁宅水蜜桃、章镇红心猕猴桃等特色果品通过节会活动,实现从“农产品”到“旅游商品”的转型。科技赋能让旅游服务更智能便捷,“虞乐游”智慧旅游平台整合全域文旅资源,提供“一站式”服务,注册用户达6.5万人,“虞乐游”易拉宝入驻上海虹桥机场、同程旅行上海各大营业部,以数字化手段提升服务效能与游客体验。
品牌引领与创新传播为全域旅游注入强劲动力。“十四五”期间,我区以“诗和远方,今在上虞”为核心,构建“引进来+走出去”宣推格局。年均举办“诗画曹娥江”系列文旅活动超30场;连续两年举办氧气吉象音乐节,累计吸引线下观众10万人次、全网曝光破5亿,实现流量变客源,成为现象级IP;开展“潮涌长三角 诗画上虞游”百家旅行社联动赋能行、“高校学子游上虞”等活动,吸引苏浙沪皖120余家旅行社实地考察,精准拓展渠道与年轻客群;第四届“中国服务”·旅游产品创新大会在上虞举行,品牌影响力辐射全国。
“十四五”征程即将收官,但上虞商贸旅游业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杭州湾南翼的这座“青春之城”,已积蓄了更为强大的动能。随着沪杭甬区域同城化进程的加速,以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我区商贸旅游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